查看內容
被大眾遺忘的VR:在這個冬天活過來了

在一個虛擬廣場里,HTC中國區負責人汪叢青Alvin的虛擬形象,介紹人們未來將如何在VR中開會和娛樂。在他的對面,出現的是一群和他類似的虛擬人。幾分鐘后,這些代表了HTC、聯通和移動等運營商的虛擬人,進行了合作協議的簽訂。
這是3月19日,HTC在VR環境舉行的發布會,顯然,即便和對面的虛擬形象處于一米之內,也不可能感染肺炎病毒。即便沒有VR頭顯,你可以通過手機觀看這次發布會,當然,沉浸感和互動感會差很多。
春節期間爆發的肺炎疫情,不僅讓任天堂的Switch游戲機賣到脫銷,也讓不少用戶拿起了之前已經落灰的VR頭顯,重溫虛擬世界的快感。有VR公司透露產品銷量較平時提升了3成,用戶使用時間增加到70分鐘。一篇「500 個中國 VR 景點」的稿件閱讀量超過 10 萬,在看超過 6 萬。
沉寂了四年的VR,因為肺炎疫情火了一把。這次,「未來」真的到來了嗎?
VR又火了
其實能讓「家里蹲」消耗卡路里的,不僅是任天堂游戲機。一款名為「Beat Saber」的VR游戲,曾經讓歐美宅男瘦下十幾斤。肺炎疫情,讓不少人們撿起了已經落灰的VR設備。
國內VR硬件公司Pico透露,春節和疫情期間的數據表現要好于平時,其中VR一體機的日活提升了 15%,用戶平均使用時長提高到了70分鐘。在銷售方面,Pico在電商平臺的銷量已經提高了30%。
同時,和人們一貫認為的「獨樂樂」不同,疫情期間兩個使用場景的增長,證明了VR現在已經變成了「眾樂樂」的重要工具。其中一個是TV投屏,即將 VR 頭顯中的畫面投射到電視屏幕上,這個功能使用率的提高,證明用戶和家庭成員一起享受 VR 的機會更多了。另一個是VR影院,即幾個人在虛擬的影院環境中共同觀看影片,VR影院使用時長提升了35%,表明特殊時期,用戶更愿意在VR中進行觀影社交。
不僅VR一體機,和VR相關的360度全景影視內容,也獲得不少關注。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,一篇2016年發出的「全國500景點VR游」的公眾號文章,最近又被重新挖出來,并且獲得了大量流量。而文章中的全景照片,在VR沉寂的這幾年已是昨日黃花,現在重新被挖掘出來,令人意外。
受疫情影響,整個視頻、游戲娛樂板塊的流量都有比較明顯的提升,而VR作為其中一部分,同樣得到了流量的加持。
現在的問題是,VR是否能抓住這些新出現的寶貴流量。
從酷到落地
在假期玩游戲是快樂的,但不代表這快樂能持續一個月,社交媒體上呼天搶地要求回公司復工的帖子,也代表了大部分人的心聲。要想抓住用戶,VR 需要一些更「剛」的需求。
整個2月份,比娛樂板塊更「熱」的,無疑是辦公協作軟件的爆發。釘釘的用戶和流量增長如此之快,以至于讓支付寶提前了自己的「數字化生活開放平臺」的轉型節點;飛書、WeLink 也在同一時期獲得了陡峭的增長曲線。
讓人們面對面交流和協作,永遠是有吸引力的,這次肺炎疫情再次提醒了人們這一點。而以「身臨其境」為主打的 VR,在這一點上有極大的潛力可挖。
2017 年,在HTC之前,馬克·扎克伯格就在Oculus的開發者大會上親自展示了,和同事在VR環境中交談、展示照片甚至自拍的感覺是怎樣的!10 億人用 VR」,是當年扎克伯格的雄心壯志。這個目標現在走了差不多1%。
接下這個目標的是視窗帝國微軟,專攻混合現實的科技巨頭也在自己的開發者大會上,展示了如何用MR頭顯,讓用戶在Teams中進行混合現實的電話協作會議,這對于需要展示模型和實物的設計等行業來說看起來相當實用。而研發MR會議的小公司Spatial也在不久前獲得了1400萬美元的融資。
除了工作,教育領域其實一直是VR最主要的陣地之一。Pico、HTC 等公司都有內部的教育方案團隊,國內也有眾多主打VR教育的公司。不過,此前VR 教育大多使用虛擬環境來展示化學、生物和歷史等課件內容,旨在通過更直觀和沉浸的感受,加深學生的印象。
HTC大會上亮相的Engage團隊,據說能夠提供多達50人的虛擬課堂功能?梢宰尷蠋焸冊赩R環境中授課,可能會讓釘釘免于「一星之苦」,也讓教師們不再吐槽「再也不想做主播」。
當然,要讓VR會議或者VR課堂,能做到像普通視頻一樣,還是有諸多挑戰的。首先,即便目前最輕便的VR設備,戴在頭上20分鐘以上,也會讓人感到疲勞且悶熱。其次,在VR環境中的實時交互,所需的數據量是目前視頻的數倍,根據寬帶流量和網絡條件不同,卡頓、丟幀、人物形象不全等問題會頻頻發生。
對于這些問題,從業者將希望寄托在已經開始推廣的5G技術上。大流量、高帶寬的技術特性,可能會讓目前VR遭遇的難題,在幾年后得到更好的解決。
六年前,戴上VR頭顯玩現在看起來相當簡陋的VR 游戲,是一個非!缚帷、非!纲惒┡罂恕沟男袨。經過了熱捧、低潮,現在重新獲得流量關注的 VR,已經到了尋找實際落地場景的階段,處于一個「也沒那么酷」的時期。也許,等到像《玩家一號》那樣,人手一臺 VR 設備,玩VR「再也不酷」的時候,虛擬現實才真正的落地成功。